故障树分析中威格士叶片泵内部磨损的原因拆解 在威格士叶片泵压力不稳故障树中,“内部磨损" 是核心中间事件(OR 门连接顶事件),其下可进一步拆解为叶片磨损、定子磨损、配流盘磨损、轴承磨损四个次级中间事件,每个次级事件再通过 AND/OR 门关联具体可检测的底事件,所有原因均围绕 “摩擦加剧、润滑失效、材质疲劳、安装偏差" 四大核心机理,具体拆解如下: 一、次级中间事件 1:叶片磨损(AND/OR 门组合) 叶片磨损是内部磨损中最常见的类型,直接导致高压腔与低压腔泄漏,引发压力波动,其底事件包括: 配合间隙超标(AND 门):叶片与转子槽配合间隙>0.07mm,运行时产生径向摆动,加剧顶部磨损; 油液污染(OR 门):油液污染度>NAS 8 级,含固体颗粒杂质(≥10μm),随油液循环研磨叶片表面; 润滑不良(AND 门):油液粘度偏离 ISO VG 32/46 标准(过高 / 过低),叶片与转子槽滑动阻力增大,无充分油膜保护; 工况过载(OR 门):长期在额定压力 110% 以上工况运行,叶片顶部承受过大冲击载荷,材质疲劳加速; 安装反向(OR 门):叶片安装时倾角与泵旋转方向相反,导致顶部受力异常,局部磨损加剧。 二、次级中间事件 2:定子磨损(OR 门主导) 定子内表面(尤其是高压区)磨损会破坏工作腔密封性,导致流量压力不均,底事件包括: 叶片冲击磨损(AND 门):叶片顶部磨损后未及时更换,边缘变钝,旋转时对定子内表面产生 “刮擦式" 冲击; 油液杂质嵌入(OR 门):油液中金属碎屑、粉尘等杂质被压入定子表面,形成 “研磨点",逐步扩大为波浪状磨损; 材质匹配不良(OR 门):定子材质硬度不足(未达 HRC 58-62 标准),或叶片与定子材质搭配不合理(如不锈钢叶片配普通铸铁定子); 油温异常(AND 门):油温长期>60℃,导致定子材质热变形,与叶片配合间隙动态变化,摩擦加剧; 变量泵变量角异常(仅变量泵,OR 门):变量角过大 / 过小,导致叶片对定子内表面压力分布不均,局部过载磨损。 三、次级中间事件 3:配流盘磨损(AND 门主导) 配流盘端面磨损会导致轴向泄漏,破坏压力稳定,其底事件需多因素叠加,包括: 轴向间隙超标(AND 门 1):泵盖固定螺钉松动,导致配流盘与转子端面轴向间隙>0.05mm,高压油窜漏引发冲刷磨损; 表面光洁度下降(AND 门 2):配流盘密封端面光洁度 Ra>0.8μm,或存在划痕、凹坑,密封失效后磨损加剧; 油液润滑失效(AND 门 3):油液抗磨添加剂失效,或油液中水分含量>0.1%,破坏配流盘与转子间的油膜; 安装偏斜(OR 门):泵盖安装平面垂直度偏差>0.038mm/mm,导致配流盘受力不均,局部偏磨; 压油口设计缺陷(特殊底事件):配流盘压油口三角槽磨损或设计不当,产生困油现象,瞬间压力冲击导致端面损伤。 四、次级中间事件 4:轴承磨损(OR 门主导) 轴承磨损会导致泵轴偏摆,间接引发叶片、定子的偏心磨损,底事件包括: 径向游隙超标(OR 门):轴承径向游隙>0.05mm,运行时泵轴产生跳动,带动转子偏心旋转; 润滑不足(AND 门):轴承润滑脂干涸、变质,或泄油管堵塞导致润滑油路中断; 安装同心度偏差(AND 门):泵轴与电机轴径向偏差>0.05mm,轴承长期承受额外径向力,滚道磨损; 过载运行(OR 门):泵长期在额定转速 110% 以上运行,轴承转速超限,滚动体疲劳加速; 异物侵入(OR 门):轴承密封件损坏,油液中杂质进入轴承内部,研磨滚道和滚动体。 五、威格士叶片泵内部磨损事件的故障树逻辑关系 plaintext 中间事件:内部磨损 | OR门 / | \ / | \ 叶片 定子 配流盘 轴承 磨损 磨损 磨损 磨损 | | | | AND/OR AND/OR AND OR | | | | 底事件 底事件 底事件 底事件 OR 门应用场景:单个底事件即可引发次级磨损(如 “油液污染" 单独导致叶片磨损); AND 门应用场景:多底事件叠加加剧磨损(如 “轴向间隙超标 + 油液杂质" 共同导致配流盘严重磨损)。 六、核心总结 内部磨损的根本原因可归纳为三类:一是油液管理失效(污染、粘度异常、润滑不足),二是安装维护偏差(间隙超标、同心度偏差、螺栓松动),三是工况过载(压力 / 转速超限、变量机构异常)。这些底事件通过不同逻辑组合触发叶片、定子、配流盘、轴承的磨损,最终导致泵输出压力不稳,也是故障树定性分析中 “多事件割集" 的主要来源(如 “油液污染 + 间隙超标 + 高压运行" 组合)。
|